周仲瑛
吉良晨
魯兆麟
朱良春
王琦
?任繼學
鄧鐵濤
張琪
干祖望
王綿之
周仲瑛
南京中醫藥大學教授、主任醫師、博士生導師、國醫大師
個人簡介
周仲瑛,男,漢族,1928年6月出生,南京中醫藥大學教授、主任醫師、博士生導師、國醫大師。世代中醫,幼承庭訓,隨父周筱齋教授學習中醫。1948年開始從事中醫臨床工作,1956年進人南京中醫學院附屬醫院(江蘇省中醫院)工作,先后任住院醫師、講師、主治醫師、副教授、副主任醫師、主任醫師、副院長等職。1983年調任南京中醫學院,任院長。目前擔任中國中醫科學院學術委員、江蘇省中醫學會終身名譽會長等職。
榮譽與成績
周仲瑛教授始終堅持以提高療效為首要目標,臨床辨證注重病機分析,強調以臟腑病機為臨床辨證的核心,獨創審證求機、知常達變、辨證五性、復合施治諸論,首創“第二病因”、“瘀熱論”、“癌毒論”、“伏毒論”、“復合病機”等多種學說,擅長從“風痰瘀熱毒虛”入手,采用“復法大方”治療急難重癥,特別是在急難病癥方面的學術觀點和辨治經驗,得到國內外中醫界的認同和廣泛應用。
發表文章
中藥走向世界,路在何方?
吉良晨
國家級中醫專家、主任醫師、教授
個人簡介
吉良晨,男,生于1928年2月,北京市人,滿族,國家級中醫專家,主任醫師,教授。從事中醫臨床教學60余年,擅長中醫內科疑難雜病,尤對延緩衰老及養生保健之術頗有研究。于2010年1月6日17時16分,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82歲。其學業純屬出于家傳、師授、自學:啟蒙于其祖父烏里布額爾吉氏程吉順(子玉);之后隨其師袁鶴儕(晚清御醫)、陳慎吾(傷寒大師)、韓琴軒(民間世醫)、宗維新(金匱大家)拜讀內、難、傷寒、金匱、本經等經典名著。
榮譽與成績
1994年,獲得首屆《生命杯》世界傳統醫學大會國際最高個人榮譽金獎。1997年,被授予“全國老中醫藥專家學術經驗繼承工作指導老師”的稱號。2005年,被授予“優秀中醫臨床人才研修項目優秀指導老師”稱號。
發表文章
魯兆麟
北京中醫藥大學國家二級教授、主任醫師,首都中醫藥養生首席指導專家。
個人簡介
北京中醫藥大學國家二級教授、主任醫師,首都中醫藥養生首席指導專家。北京中醫藥大學國家二級教授、主任醫師,首都中醫藥養生首席指導專家。北京中醫藥大學國家二級教授、主任醫師,首都中醫藥養生首席指導專家。北京中醫藥大學國家二級教授、主任醫師,首都中醫藥養生首席指導專家。北京中醫藥大學國家二級教授、主任醫師,首都中醫藥養生首席指導專家。北京中醫藥大學國家二級教授、主任醫師,首都中醫藥養生首席指導專家。北京中醫藥大學國家二級教授、主任醫師,首都中醫藥養生首席指導專家。
榮譽與成績
高級經濟師 中華慈善總會等多家單位授予的慈善家、
華夏赤子 十大公益明星、感動中國十大人物
微生態液固結合工藝技術專利發明人 《內因綜合調節平衡理論》創始人
糖尿病等慢性病“自然綜合調節法”發明人
北京中醫疑難病研究會名譽會長
中醫醫促會授予全國“治未病”首席專家
民族安康(北京)中醫研究院專家委員會、專家委員
世界華人華僑精英聯合會大愛慈濟會 會長
發表文章
朱良春
國醫大師、著名老中醫
個人簡介
朱良春,男,生于1917年8月,江蘇鎮江市人。早年拜孟河御醫世家馬惠卿先生為師。繼學于蘇州國醫??茖W校,并于1938年畢業于上海中國醫學院,師從章次公先生,深得其傳,從醫已逾70載。
榮譽與成績
1987年12月國務院批準為“杰出高級專家”,同年衛生部授予“全國衛生文明建設先進工作者”稱號。1990年國家確認為首批全國繼承老中醫藥專家學術經驗導師。1991年7月,國務院頒予政府特殊津貼證書。1993年10月江蘇省人民政府授予“中醫藥系統先進工作者”稱號。2007年10月國家中醫藥管理局授予“全國老中醫藥專家學術經驗繼承工作優秀指導老師”稱號。2009年獲首屆“國醫大師”稱號。2003年7月獲中華中醫藥學會“中醫藥抗擊非典特殊貢獻獎”。2003年7月16日被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醫藥繼續教育委員會聘為“優秀中醫臨床人才研修項目”考試委員會專家。2003年9月被國家中醫藥管理局聘為“中西醫結合治療SARS臨床研究特別專項”專家顧問。2005年4月獲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無償捐獻秘方、支持中醫藥事業”獎。2005年11月作為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專項“中醫藥防控‘人禽流感’研究”科研課題10人小組成員之一,精心撰寫《中醫藥防控“人禽流感”的認識》一文,相關建議已為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總方案采納。
發表文章
王琦
北京中醫藥大學博士生導師、中醫體質與生殖醫學研究中心主任
個人簡介
榮譽與成績
先后獲各種獎項16項,主編《中醫男科學》、《王琦男科學》、《中醫體質學》、《中國腹診》、《中醫藏象學》等醫學專著40余部,發表論文500余篇,培養博士后、博士生、碩士生、學術經驗繼承人共23名。多次應邀赴亞、歐、美洲等國家、地區講學。中央電視臺“東方之子”、《人民日報》、《新華社》等海內外50多家新聞媒體對其作了報道。
發表文章
中醫“治未病”與西醫“三級預防” 中醫“治未病”與西醫“三級預防”
?任繼學
長春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主任醫師、國醫大師
個人簡介
任繼學,男,漢族,1926年1月出生,長春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主任醫師,1945年4月起從事中醫臨床工作,為全國老中醫藥專家學術經驗繼承工作指導老師、吉林省名老中醫。1940—1945 從師于吉林省名醫宋景峰先生學習中醫。1945—1948 在吉林省扶余縣第七區人民政府兵站參加革命,從事中醫醫療工作。1948—1954 在吉林省扶余縣第十六、十八區衛生所從事中醫醫療工作。1954—1956 在吉林省中醫進修學校學習。1956—1958 在吉林省中醫進修學校從事中醫教學工作。1958—1960 北京中醫學院教學研究班學習。1960—1997 在長春中醫學院任內科講師、副教授、教授、教研室主任、中醫內科主任、中風病急癥臨床中心技術總指導、顧問。2010年2月4日14時43分因病醫治無效在長春逝世,享年85歲。
榮譽與成績
1、“肺寧沖劑治療急慢性呼吸道感染的研究” 獲吉林省科技進步三等獎。
發表文章
鄧鐵濤
廣州中醫藥大學終身教授,博士生導師,中華全國中醫學會常務理事
個人簡介
鄧鐵濤,中醫學家。70多年來,精心研究中醫理論,極力主張“傷寒”“溫病”統一辨證論治。廣州中醫藥大學終身教授,博士生導師,中華全國中醫學會常務理事,全國名老中醫.1916年10月生,廣東省開平市人。廣州中醫藥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廣東省名老中醫,內科專家。2009年7月1日,93歲的鄧鐵濤教授被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衛生部、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等國家三部委聯合評定為“國醫大師”并獲證書,鄧鐵濤教授是廣東唯一獲此殊榮者。
榮譽與成績
鄧鐵濤先后任教過多種課程,計有《診斷學》、《中國醫學史》、《各家學說》、《中醫內科學》、《溫病學》等。桃李遍及國內外,先后培養了3名博士研究生,26名碩士研究生(其中有3名是外國留學生)。在數十年教學中,他對中醫教學的內容不斷實踐與思考,對一些問題提出了自己的見解,進行了一些教學內容的改革,還參與多種中醫教材和參考書的編寫,為中醫理論的整理與提高作出了貢獻,較為突出的是對中醫診斷學教材的建設。關于中醫診斷學,歷代診斷專書不少,但縱觀其內容,亦多只載“四診”。
發表文章
張琪
首屆國醫大師、黑龍江省中醫研究院主任醫師
個人簡介
張琪教授以高尚的醫德、精湛的醫術、豐富的臨床經驗,在醫療、教育、科研方面取得了優異的成就和豐碩的成果,蜚聲全國。曾多次獲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部授予全國衛生先進工作者和全國衛生文明先進工作者光榮稱號,并多次獲黑龍江省勞動模范,全省衛生先進工作者標兵稱號、獎章和榮譽證書。黑龍江省人民政府授予他“黑龍江省名老中醫”,多次榮獲優秀共產黨員稱號。
榮譽與成績
1989年被英國劍橋國際傳記中心載入《世界知識分子名人錄》、《世界男人名人錄》,1990年被國務院批準為首批享受政府特殊津貼專家,1991年被收錄《21世紀中國名人詞典》,1994年中華人民共和國人事部、衛生部、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頒發給張琪教授全國繼承老中醫藥專家學術經驗指導老師榮譽證書。2002年由黑龍江中醫藥大學授予優秀博士研究生導師光榮稱號,2003年獲中華中醫學會成就獎,2004年獲中國醫師協會醫師獎,2009年,被評為首屆國醫大師。
發表文章
干祖望
全國著名中醫藥學家、國醫大師
個人簡介
干祖望,男,1912年生于江蘇省金山縣張堰鎮(現屬上海市)。我國著名中醫耳鼻喉科學家,中醫現代耳鼻喉學科奠基人之一,南京中醫藥大學教授,享受政府特殊津貼。干老學驗俱豐,擅治耳鼻喉科、口腔科等疑難雜病,他首先創立中醫耳鼻喉科“中介”學說,脫“三因”窠臼;倡“四診”為“五診”,調整“八綱”為“十綱”,發現了“喉源性咳嗽”和“多涕癥”兩個新病種。在中醫耳鼻喉科理論與臨床的方面作出了巨大的貢獻。
榮譽與成績
1980年衛生部委托南京中醫學院主辦全國中醫耳鼻喉科進修班、師資班,此任務就落在干祖望肩上。1983年,江蘇省中醫學會成立了“中醫耳鼻喉科專業委員會”,干祖望當選為主任委員;1987年中華中醫藥學會成立了“中華中醫藥學會耳鼻喉科分會”,干祖望擔任主任委員。1988年,干祖望率先將中醫耳鼻喉科專業推向世界舞臺,在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廈門國濟中醫培訓中心,成功舉辦了第一期國際中醫耳鼻喉科培訓班,學員來自美國、新加坡、馬來西亞、香港、臺灣等國家和地區。1990年“全國500名名老中醫師帶徒”、1991年7月江蘇省舉辦“拜師大會”時,干祖望收徒兩名:陳國豐與徐軒。2001年至2004年,廣東省中醫院開展“院內師帶徒”活動,干祖望作為老師之一,帶教了李云英、廖月紅兩名徒弟。
發表文章
王綿之
國醫大師、北京中醫藥大學主任醫師、教授
個人簡介
王綿之從事中醫醫療、教學、科研60余年,他堅持理論與實踐結合,重視中醫藥學與現代科學結合,主張寓防于治,精于臟腑氣血辨證與遣藥組方,擅治內、婦、兒科疑難病癥和外感熱病。綿之不僅是一位醫術精湛的臨床家,還是一位出色的教育家。他主持首部方劑學教學大綱和教材的編寫,創建了方劑學科,培養了大批高級中醫藥人才,包括27名方劑學碩士、9名博士、60余名方劑講師以上的教師及高級醫師。
榮譽與成績
王綿之從事中醫醫療、教學、科研60余年,他堅持理論與實踐結合,重視中醫藥學與現代科學結合,主張寓防于治,精于臟腑氣血辨證與遣藥組方,擅治內、婦、兒科疑難病癥和外感熱病。他不僅是一位醫術精湛的臨床家,還是一位出色的教育家。他主持首部方劑學教學大綱和教材的編寫,創建了方劑學科,培養了大批高級中醫藥人才,包括27名方劑學碩士、9名博士、60余名方劑講師以上的教師及高級醫師。
發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