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邊新聞 2016-05-05 15:34:16
我國“治未病”研究取得階段性成果
記者從10月25日~26日在上海舉辦的“治未病”高峰論壇系列專題講壇上獲悉:目前我國已完成肝癌、肝硬化等7種肝膽“易發疾病”的個體人健康狀況辨識規范,全國“治未病”預防保健服務試點單位45家,遍及17個省區,“治未病”理念付諸社會實踐有了操作平臺,構建“中醫預防保健服務體系”的指導意見有望今年年底出臺。
衛生部副部長、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局長王國強在論壇會上說,“治未病”是一個既古老又前沿的命題,“治未病”健康工程啟動10個月以來取得了新進展,“治未病”預防保健的服務人群不斷增加,相關研究取得階段性成果。KY3H模式(融健康文化、健康管理、健康保險為一體的新型健康保障服務模式)的研究形成了一系列規范化模塊,中醫藥行業科技專項關于體質、臟腑相關易發疾病防治研究的課題,創新性地提出個體人健康狀態分類框架,并采用宏觀、中觀、微觀相結合的方法,提出KY3H個體人健康狀況規范,制定了肝癌等7種疾病個體人健康狀態規范,為規范開展“治未病”服務提供了有效方法。
“認真開展‘治未病’服務,不要簡單把有關技術方法等同于‘治未病’服務,不可以將‘治未病’的理念泛化,從而導致庸俗化。”王國強從堅持以人為本、堅持高起點、創新服務模式、注重服務規范、豐富服務技術產品、及時總結評估等六方面,對實施“治未病”健康工程提出了具體要求。他認為,辦好講壇對有效規范實施“治未病”健康工程有重要促進作用。
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去年開始組織實施“治未病”試點工作,今年1月舉辦了首屆“治未病”高峰論壇,并啟動“治未病”健康工程。為推廣運用科研成果,提高社會對“治未病”的認知度和普及率,不久前出臺了健康工程“實施方案”,規劃將連續舉辦高峰論壇及系列專題講壇,論壇體現高層次,講壇則側重實踐運用。首期“體質-肝膽-易發疾病防治”講壇的舉辦,標志著涉及臟腑、中醫治則、特殊人群等4個篇章共12期的“治未病”高峰論壇系列專題講壇正式啟動。
上海市是實施“治未病”健康工程的試點市,上海市衛生局局長徐建光在會上介紹了全市“治未病”工作進展,上海曙光醫院、岳陽醫院、長海醫院等分別介紹了試點工作經驗。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醫政司司長許志仁、科技司副司長蘇鋼強以及有關專家就“治未病”科研與KY3H健康保障服務、“治未病”服務平臺規范化建設、肝膽易發疾病的本質與演變規律等作專題演講。
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副局長吳剛在總結時說:“專題講座使大家對規范化‘治未病’服務內容的框架結構與具體內涵有了更加清晰的了解,為我們規范開展‘治未病’服務提供了有效方法和具體方案。”
講壇由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和上海市衛生局舉辦,中國中醫藥科技開發交流中心、我公司和上海曙光醫院承辦。會議期間還圍繞專題組織了展覽、演示和現場體驗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