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動態 2021-01-22 10:33:00
“十三五”以來,四川省中醫藥管理局以中醫藥強省建設為主線,為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貢獻“四川智慧”,創造“四川模式”—— 蜀“繡”中醫藥強省藍圖
蜀中瑰寶的“蜀繡”,是一門耐心與實力并存的藝術,蜀繡精神不僅流淌在巴蜀繡娘的指尖下,也融入巴蜀中醫藥事業的發展中。
近年來,四川省中醫藥管理局凝心聚力,奮發開拓,“先試先行”勇立中醫藥潮頭。一項項保障措施出臺的背后,是中醫藥人耐心夯實的成果,一次次深水區探索實踐的成功,是中醫藥人實力果敢的印證。巴蜀大地上,一張中醫藥事業的“蜀錦”藍圖正在舒展。
謀篇布局:高位統籌中醫藥事業全方位發展
2019年12月,全國中醫藥大會召開兩個月,四川省迅速出臺了第五版《四川省中醫藥條例》,成為全國最先頒布實施的中醫藥地方性法規,標志著四川中醫藥法制治理更加完善。
這是四川節奏。
2020年1月16日,當成都市報告發現首例輸入性新冠肺炎觀察病例后,1月21日,四川便在全國率先發布預防方,濃濃的中藥“大鍋湯”已經架起在巴蜀大地83%的城市社區和69%的鄉村。
這是四川速度。
四川,這個有著“中醫之鄉”“中藥之庫”之稱的中醫藥大省,曾面臨中醫藥服務能力提升緩慢、中醫藥產業多而不強,中醫藥文化氛圍不濃等中醫藥傳承發展多個“痛點”問題。
如今,四川省中醫藥事業發展已悄然提質加速,華麗轉身,這背后,是四川人要將中醫藥事業做強的必勝決心。
其實,早在1984年,四川省委、省政府就召開全省振興中醫工作會議,率先以黨委、政府的名義提出“振興中醫”的號召,并印發《關于振興四川中醫事業的決定》。十八大以來,借助中醫藥事業發展的東風,四川省重磅出臺《關于扶持和促進中醫藥事業發展的實施意見》,其中明確提出將“建成西部中醫藥發展的高地和全國重要的中醫藥區域中心,實現由中醫藥大省向中醫藥強省轉變”。
四川,在時代的洪流中,在中醫藥事業發展的大潮下,勇立潮頭,喊出建設“中醫藥強省”的口號。
與之對應的是一項項擲地有聲的配套政策與制度保障密集地落地生根。
翻開四川省“十三五”規劃綱要,“大力發展中醫藥健康服務”獨立成節,清晰的條例,字里行間流露出省委、省政府要把中醫藥融入經濟社會發展的信心與決心。
2015年、2016年,四川省分別成立中醫藥強省建設工作領導小組、中醫藥產業發展推進小組,由分管副省長任組長,統籌相關廳局推進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將中醫藥納入全省14個重點產業之一,將中藥材產業納入全省7個千億級產業之一優先發展。2018~2020年省級財政資金項目總投入13.6億元,較前三年增長62%。
發展中醫藥的腳步沒有停歇,2020年4月初,四川省委、省政府又印發《關于促進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的實施意見》,從中醫藥服務、產業、人才等6個方面共22條再次為蓬勃發展的中醫藥事業指明方向。
也是從2020年起,四川省政府將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納入市州政府年度目標考核,全省各市(州)黨政主要領導直接加強中醫藥工作領導。新一輪機構改革中,達州市中醫藥管理局成為市直單位,巴中市、瀘州市、蘆山縣等地因地制宜,建立中醫藥發展機構,全省中醫藥管理體制進一步完善。
“在探索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的新征程中,四川省審時度勢,注重在謀篇布局上下功夫,推動了全省中醫藥高質量發展?!彼拇ㄊ≈嗅t藥管理局黨組書記、局長田興軍說。
四川中醫藥事業的輪廓,正在“建設中醫藥強省”的謀篇布局下,如一針一線,應運而生。
重點突出:有目共睹中醫藥服務能力全面提升
上午10點,蒼溪縣歧坪鎮五棵樹村衛生室已排著30多人,村醫劉徽從早上7點半就開始忙碌起來。他幾乎每天都要為30多位村子和周邊前來看病的村民問診、開藥,理療、按摩……
劉徽和他的診室,正是四川高速發展的中醫藥事業中的一個縮影。
截至2019年底,四川省已實現市(州)級中醫醫院全覆蓋,鄉鎮衛生院設置中醫科(室)的比例達93.6%,能提供中醫服務的村衛生室比例達87.3%。四川省絕大多數村民真正實現了在家門口享受到中醫藥服務,四川成為西部最大的中醫藥服務省份。
“十三五”以來,四川如何在提升中醫藥服務能力方面日新月異,跑出發展加速度?
四川一直在創新探索。
為解決基層中醫藥人才缺乏、科室不齊全等問題。2015年,四川啟動“城鄉中醫藥一體化”改革,通過“下派幫扶”和“上掛培養”,短短幾年時間,就為基層培養了一大批中醫藥業務能力過硬的精兵強將。在涼山州,四川中醫藥高等??茖W校與州衛生健康委開展校地合作、定向培養人才,僅用3年時間培養了1200名本土中醫藥人才,畢業后按照協議回州內公立醫療機構工作,切實讓貧困地區群眾收獲“健康扶貧”帶來的福祉。
在阿壩州,松潘縣政府與四川省第二中醫醫院密切協作,提出“1+4+N”學科建設方式,即新建1個ICU,在原有??苹A上做強4個省級以上重點???,合作建設“N”個特色????!八膳四J健弊尰鶎佑辛诵驴剖?,也走出了一條讓三級醫院、專家和當地政府、醫院、群眾“五方滿意”的醫聯體發展道路。
同時,四川連續三年實施“十百千”工程,即打造10個區域中醫醫療中心、扶優扶強100個重點縣級中醫醫院、1000個基層中醫館提檔升級,全方位提升基層中醫藥服務。如今,走進北川縣中羌醫院時,眼前獨具羌族特色的中醫館一定讓人耳目一新,百姓對中醫的認可度越來越高,北川全縣24萬人,其中每年看羌醫的就有近6萬人。
夯實了基礎,四川仍持續探索中醫藥發展潛力,在未知的深水區“先試先行”,走出獨具特色的創新之路。
華西醫院中西醫結合科依托強大的綜合資源優勢,遵循中醫理論和規律,創造了中西醫結合診治重癥急性胰腺炎的典范。據不完全統計,年均2000余名患者在這里轉危為安,病死率降低至20%以下,處于國際領先水平。
2017年,西南地區首個中醫經典病房在四川省中醫院成立,中風?。X出血/腦梗死)、肺纖維化、冠心病3個主攻病種的中醫治療率達到91.33%,有效率均在80%以上。
一項項矚目的成績在四川誕生,建設中醫藥重大疾病防治中心20個,建設高層次人才基地和名老中醫工作室等平臺83個,中醫藥治療糖尿病及并發病、艾滋病等均有突破性進展……四川中醫藥應對疑難重癥能力進一步提升。
面對突如其來的新冠疫情,“川”字軍中醫人反應迅速,第一時間就研發出適合四川疫情特點的“新冠0、2、3號”中藥制劑,并迅速納入醫保;高效便捷覆蓋全省的互聯網中醫院,讓百姓居家看病無憂愁……疫情如一塊試金石,檢測出四川中醫藥服務體系建設的真實成效。
踩著中醫藥事業發展的節拍,四川中醫藥人時不我待,短短幾年間,一個健康、全面、緊密的中醫藥服務體系清晰可見,四川“建設中醫藥強省”之路有目共睹。
層次分明:三位一體中醫藥事業產業文化高質量發展
今年,四川省委、省政府收到一封來自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特殊的感謝信。信中指出,四川省中醫藥事業、產業、文化、三位一體高質量發展,尤其是產業、文化已成為全國排頭兵,四川中醫藥工作探索了很多經驗和做法,為傳承發展中醫藥事業貢獻了四川智慧,為全國提供了寶貴經驗。
這正是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對四川中醫藥事業發展所形成的“四川模式”的高度評價。這些成績的取得也不過在短短的五年間。
2016年,《四川省“十三五”中醫藥發展規劃》首次將中醫藥產業納入全省中醫藥發展戰略統籌考慮。省中醫藥局作為“川藥”產業第一牽頭單位,通過“三個一批”(重點企業、重點品種、重點基地)建設,一個由龍頭企業帶動、特色產品支撐、優質藥材保障的“川藥”現代產業體系正在形成。
四川還不斷加強科學技術創新,進一步提升川藥品質。不僅建成國家中藥種子種苗基地和中藥材種質資源庫,還有15個品種、24個中藥材種植基地通過國家GAP認證,認證數量居全國第一。
很快,好品牌、好品質、好品種的“川藥”在市場競爭的洪流中牢牢站穩了腳跟。高質量的中藥產業布局發展,不僅成為精準扶貧的利器,實現產值41億元,帶動2200余戶增收致富,也成為助推四川經濟發展的新引擎。
根植于巴蜀大地的中醫藥文化之葉,在政府大力支持下,開始向全國,向世界舒展開來。
“以色列有越來越多的民眾知道中藥,使用中藥。也有一些研究機構和學生在關注中藥,學習中藥?!痹诘谌龑谩榜v蓉領事官員走進四川中醫藥”活動中,以色列駐成都總領事館總領事潘立文說道。
四川已經將中醫藥文化納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程,先后與德國、英國、羅馬尼亞等30余個國家和地區建立合作關系,建立一批中醫藥中心,累計服務量5萬余人次,中醫藥逐漸成為四川對外開放的一張靚麗的新“名片”。
在層次清晰“三位一體”發展思路下,廣闊的巴蜀大地成為中醫藥事業發展的沃土,中醫藥事業生根發芽,郁郁蔥蔥,一派欣欣向榮。
在政策扶持下,大量社會資本開始涌入中醫藥事業發展的長河,激蕩出新的發展活力。在中醫藥法支持下,民間中醫藥人得以在廣闊空間施展“一技之長”。截至2020年5月31日,四川省中醫備案診所1573所,數量位居全國第一。
如今,四川隨處可見中醫備案診所正惠及更多百姓。
新的號角已然吹響,新的五年計劃即將展開,四川中醫藥人仍在建設中醫藥強省的路上,他們仍一針一線細細勾勒,仔細專注繪就未來,他們手中繡出將的是一副獨一無二的“蜀錦”藍圖。
來源:中國中醫藥網